当黑人再想通过音乐来表达他们的感情的时候 ,他们不得不采用白人的乐器 ,演奏白人的旋律。这一举动可以视作是黑人音乐天赋的具体表现,黑人不仅仅是在演绎白人的音乐 ,而是将他们的音乐用美洲音乐风格演绎出来 。由此于19世纪末诞生了黑白结合的爵士乐。也正是因为爵士乐的诞生 ,才使打击乐器在乐队或乐团演奏中的地位得以提升。
演变历程
从50年代开始 ,出现了摇滚乐队 ,打击乐器(架子鼓)的地位再一次提升。直到今天,摇滚乐队中都不可能缺少鼓手 ,有的甚至还要有一位打击乐手 。
但是,现今打击乐器(架子鼓)又一次将自身限定在“为主要的声音伴奏”的范围内,只不过不再是一百多年前的简单配乐 ,它体现的是和乐队中的吉他、键盘 、贝司以及主唱的配合 ,是乐队中的节奏乐器 ,固定了音乐的速度、动力和乐曲的结构 ,人们可以这样说 :鼓手是乐队的指挥。
架子鼓发展
“
19世纪末,美国人民逐渐富裕了,音乐产业也开始起步。当时一个乐队(主要是管弦乐、爵士乐)演出要雇多人来演奏打击乐,这样效率并不高,例如“三角铁手”有时整首歌才敲两下...于是有些酒吧老板(以及乐队经纪人)就想:如果一人能敲两个乐器,我是不是能少雇一个人?
”
1
1
PART
ONE
1894年新奥尔兰爵士鼓手 “Dee Dee” Chandler 也发明了一种踏板,并在 1904 年拿到专利,然而那是一个木质踏板... Ludwig 只是“站在巨人的肩上”注册金属踏板。
2
2
PART
TWO
1912年,架子和镲片都加进来了,Ludwig最初设计了两片镲,其中一片在脚边...
3
3
PART
THREE
1921年的美国爵士乐团,与英国的区别是:美国黑人比较喜欢 cowbell/牛铃。因为它就像一顶“放得很低的帽子”而且它依然放在底鼓的右边...
4
4
PART
FOUR
20年代黑人从唐人街找的灵感,引入单个中国大鼓(上面还画着龙...)所以这时候的桶鼓叫做“Chinese Tom-tom”同时还开始流行“Chinses Cymbal/中国镲片”和木鱼。
5
5
PART
FIVE
30年代,标准的架子鼓意味着四个木鱼。“Low-Hat” 终于变高,成为“Hi-Hat”!到了 1939 年,已经有公司推出带架子的底鼓了。话说那时候的吊镲很容易敲着敲着就断一块。
架子鼓地位
“
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,尤其是在爵士乐中,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,比如"切奏"时鼓手的干净利落就在其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。另外在爵士乐中,鼓音色的控制、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体现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。
”
架子鼓的出现,让音乐变得更加丰富饱满,一个好的鼓段编配,能够让音乐本身更具感染力,更加充满力量,再加上架子鼓本身可以以独奏的形式表现音乐,所以就音乐而言,架子鼓是一种越来越不可忽略的器乐之一
说到架子鼓的发展历程
如何能够不提到架子鼓历史上的那些大师们
下面就来看看都有哪些大师级的殿堂人物
架子鼓大师简析
01 / 古贺泉
日本著名爵士鼓演奏家、教育家,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打击乐系主任,Bosphorus 镲片,Pearl 鼓,Remo鼓皮,汉旗鼓槌代言人。
02 / Benny greb
Benny Greb 1980年7月13日出生于德国奥格斯堡,6岁开始打鼓,12岁正式学习,2006年,Benny Greb在YouTube上凭”Benny Greb-Just Groovin”迅速走红,吸引了很多粉丝。Benny最受关注的时间是2009年,他首次发行了自己的教学DVD"The Language of Drumming",在圈里轰动一时,以紧凑的解说和无懈可击的逻辑性,在视觉教学质量方面树立了新的标准,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教材!2015年,Benny又出了 "The Art And Science Of Groove"教学DVD。
03 / jojo mayer
Jojo Mayer,出生于1963年1月18日,是一位来自瑞士的天才鼓手。他很好地将爵士乐与“丛林音乐”以及其他音乐元素融合在了一起。凭借超强能力表现在他使用原声鼓演奏“丛林音乐”上。他称之为“逆向工程”——这个词借用于计算机词汇。他执行这一方针的方法包括使用默勒技术(Moller technique,特别是拔出口音, “推拉” (也称为“开闭” ) ,从而减少对打击面弹性的依赖。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发挥他惊人的速度节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